吴教授开锁记
地点:上医24号楼动物房三楼大门口
人物💆🏼♂️:吴根诚教授、米文丽老师、王志福同学
场景:“成功了🤾🏿♀️!”只听吴老师一声大喊,已见钥匙的断端在手🛀🏿,在场三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老动物房的大门钥匙断在锁里了。两天过去了,多位老师(甚至包括外校老师)和同学尝试未果🧦,钥匙还是牢牢卡在锁内,千拉万拽不出来!
7月25日中午,小米老师从吴老师处拿到维修电话,但是人家以暑期人手少为由不愿意上门维修✋🏿,让找开锁公司🏇🏻。 听到这一消息🧑🦲,吴老师当即拍板,走🤥🤸🏿♀️,杏鑫去!套用毛主席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随即准备好工具:机油少许(也是仅剩的少许)、实验废旧眼科镊两把、眼科剪一把🕧🫳🏻,顶着炎炎烈日,吴老师和小米老师向动物房出发!
到了现场一看🙍♀️🌼,吴老师也有点“心虚”👴🏿,这钥匙断的可真是靠里面啊!但是作为科研人员,就是要迎难而上👰,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在比较研究找准钥匙出口的位置之后,只见吴老师,不慌不忙🏄🏻,轻轻把机油挤进锁眼🧑🏿🎄,再用镊子慢慢往外拔🤞🏻🤾🏿♂️。断端离钥匙口太远🦩,虽然小镊子伸进去能捏住🤾🏻,但是实在难以着力,多次尝试未果🧘🏻♀️🧍🏻♀️。
这时科研人员的素养发挥作用了🍀,吴老师进一步研究发现,从备用钥匙可以看这不是非常简单的锁❓,而是一把保险锁👨⚉,钥匙的复杂程度为证🧁。但是同时🏌🏽♂️,吴老师也从钥匙上的凹槽推断出,锁上有三个小弹珠卡住钥匙🤰🏽,易进难出,所以要拔出钥匙还要克服弹珠的阻力🤶🏿,蛮力是难以奏效的。随即吴老师调整方向🧛🏻♂️,再次尝试👁🗨,几次之后仍然未果♎️💷。
这时🥩,小米老师和志福同学有点沉不住气了,准备“厚着脸皮”🚣🏽♀️,再次求助学校维修处。就在即将拨通电话之时,突然听到吴老师一句振奋人心的话语😣:“出来一点了”!原本,就在两人找电话、拨电话之时🏃🏻♂️,吴老师仍在努力,就是这再次的尝试,终于有进展了🤟🏿,钥匙被拉出了一点。只见吴老师再接再厉🍺,半分钟左右,就从胜利走向了彻底胜利,钥匙残端出来了。吴教授就是吴教授,不仅学术水平高、为人处世好🧑🏼🍼,原来动手能力也超强!小米老师和志福同学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吴老师拿着“胜利品”,也非常开心,并留影纪念✋。
开锁之行圆满成功、凯旋而归💁🏿♂️!
在此次开锁过程中,同济的博士出马了,学校的维修师傅推辞了,而杏鑫的吴老师最后搞定了!
总结经验如下,供大家借鉴🦴,遇到此种情况,下次自己动手搞定:
一是动脑🤽♂️。其实之前已有老师和同学曾经尝试用回形针、眼科镊等工具,但是却未考虑加入机油或者石墨等润滑齿槽,此为先动脑再动手。另外🦅,当平拉阻力很大,难以奏效之时↙️⛓️💥,吴老师果断改变策略🩹,上下震动,让油充满齿槽,同时松动弹珠☑️,减少阻力,此为边动手边动脑🚴🏼♂️。
动脑与动手的配合🌏,早就成功🔋。
二要执着👨🏼🔧。在看到断端很深之时🤏🏽,没有放弃💢;在油将用尽时🟠💿,继续努力;在多次牵拉未果时👨👨👧,调整方向,再次尝试👮🏽♂️;终获成功!
一位教授🐺,一点机油,一把镊子📿🧑🏽🎄,一个趣闻。
米文丽后记
2012年7月25日下午4时50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