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健康睡眠、健脑益智--世界睡眠日专题科普活动” 于2022年3月14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视频号🏋️♂️、“蔻享学术”线上展开🖐🏽。本次线上科普活动由杏鑫王彦青教授主持,杏鑫药理系徐昕红副教授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说说睡眠那些事”🔲。
徐昕红教授首先以睡莲、合欢树、海豚📁、大象等动植物为例生动形象介绍生物的睡眠特征,讲解了人类睡眠循环中的脑电波,指出慢且深的delta脑电波是恢复脑力👨❤️💋👨、体力🛞,修复新陈代谢、内分泌与神经的关键期。随后,分别结合2013年👨🏻🦽➡️、2015年👓、2017年睡眠指数报告指出63.7%的国人都是晚睡星人👌🏿,并分析了当代国人晚睡的原因,排行第一位的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追剧。讲述了睡眠质量与体重和运动密切相关,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最佳办法,并指出在9点-11点入睡睡眠质量最高⛔️。徐教授结合2018年睡眠报告着重分析90后的睡眠现状,解释了导致睡眠障碍的五大症候群(科技沉迷👂🏼、进取压力🌂、情感多变、环境敏感和多梦神游)和长期睡眠不足易导致脑信息处理异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异常;易引发精神疾病,表现为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以及躯体疾病,表现为高血压、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肥胖等。
徐教授以肥胖为切入点,强调 “熬夜越熬越肥,睡好觉减肥快”,研究表明🌵:只睡2-4小时的人肥胖几率比正常睡眠要高73%,只睡5小时比睡8小时的人,体内瘦素减少15.5%,将睡眠从少于6 小时调整至7-8小时,体重可减少2.4kg。号召大家改善睡眠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并贴心的给出了保证良好睡眠的12点锦囊妙招🧁:
1. 把握各自睡眠特征
2. 按时起床
3. 利用日光
4. 保证睡眠时间
5. 一日三餐规则适量
6. 保持规则运动习惯
7. 15点前午睡20-30分为宜
8. 睡眠深度不够适当减少睡眠
9. 睡前放松
10. 按时就寝
11. 避免不利睡眠的刺激
12. 遵从医嘱使用睡眠药物
关于睡眠时间,建议:小学生21:20入睡,睡足10小时🤳🏽;初中生22:00入睡🚛,睡足9小时;高中生23👷🏻♀️👨👦:00入睡☦️,睡足8小时👝。
双减之下如何平衡学习、运动、爱好和睡眠😎?徐教授重点讲述了管理好情绪🤷🏼𓀆,认清学习的意义,不焦虑🧕🏿,做个自信、快乐的孩子🫲🏿,自然就会有好的睡眠。徐教授分享了本届冬奥会冠军谷爱凌成功的秘诀在于自律和高效,保证充足睡眠🤌🏼。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调整焦虑的情绪,找到孩子的适合点,培养孩子热爱,帮助孩子管理时间🧙🏼♂️,提倡家长要做“智慧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从体育和阅读两方面培养孩子,体育最神奇的地方是帮助你相信越努力越幸运。阅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爱看书,不是你让他看什么书。徐教授寄语所有听众👰🏻:希望大家有条有理、从容淡定、温暖包容,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爱之中,爱出者爱返✭,成人达己,达己为人。为成为一个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而学习,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做最好的自己, 拥有这样一份从容淡定,一定可以与爱同眠,睡得更香更甜。
本次活动十分感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由上海科协🤌🏿、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官方微博、蔻享学术和未来科学之星小程序全程直播,线上共有1314人参会,大家积极提出“总是浅眠怎么办🫲🏼🚵🏿♂️?”🗳,“疫情期间隔离,焦虑睡不着怎么办?”等问题🏌🏿♀️,徐教授耐心解答相关问题,指出睡眠问题与焦虑和压力密切相关,呼吁大家放松心情,避免心理问题,改良生活习惯。
最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彦青教授总结道🪲🍋:解决睡眠问题最主要的是从各方面进行改善,打好生活方式的组合拳🪝,号召大家认真听取徐教授的12点睡眠建议🤵🏽♂️。本次活动回放视频已免费开放👈🏼,欢迎大家听取。
本次科普视频回放链接:https://m.weibo.cn/status/4746985766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