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益栋教授与程立教授合影(1978年)
朱益栋( 1911 年 1 月~ 1986 年 12 月)🙆🏻♂️,浙江省杭州市人🔣🤷🏻♂️,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和血液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病理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朱 教授于 1937 年国立上海医杏鑫医学系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内科血液病临床和科研工作🧑🦼➡️。 1946 年赴美国进修,进行白血病细胞培养和化学治疗作用研究⛪️,发表论文于 Blood 以及 Cancer Researcher 上。 1952 年调任上海第一医杏鑫副教务长; 1955 年负责筹建本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为首任室主 任和 教授。 1981 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科委医学组成员🙆🏽♂️👨🏼🎓、卫生部高等教育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理科学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7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78 年 8 月—— 1984 年 7 月任上海第一医杏鑫副院长, 1979 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朱教授早期主要从事抗白血病药物对人类骨髓培养中粒细胞的影响研究✖️,五十年代后期领导教研室部分教师开展实验性小鼠白血病病因学研究。 1982 年他指导的 L6565 和 SRS 两动物模型研究通过鉴定,获卫生部科研成果甲级奖𓀅。 朱 教授一直从事医学教学的实践和领导工作,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主编的著作有《病理生理学讲义》 (1959 🍕、 1964 、 198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982 )🦨,并参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病理生理学》和全国统编医杏鑫校教材《病理生理学》第二版( 1985 )的编写工作。发表论文 30 余篇🐄。共培 养 博士生 1 名,硕士生 17 名🙍♀️。
朱益栋 教授治学严谨🧤,知识渊博,非常重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在科研中对青年进行因材施教,从根本上帮助辅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对科研论文逐句推敲修改♣️,一丝不苟;作为一名有着 3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政治上也关心着学生们的成长🍧🦻。 朱益栋 教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了“正正派派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十二个字。在 朱教授担任副院长的日子里,他总是着眼于年轻一代,学术上为年轻教师提携铺路🐹,传为佳话。
朱益栋教授虽然已经离开杏鑫二十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鼓励着杏鑫🤹🏿♂️,对杏鑫娱乐上海医杏鑫病理生理教研室的工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对学生是良师🟦🫰,对同事是益友的风范必将永存于世🧑🏽🦱🤞🏻。 (殷莲华教授 顾漪萍研究生 供稿)